Skip to content

这周,又重温了一遍《肖申克的救赎》。

据说,这部电影(1994年)上映后反响平平,甚至还亏钱了。后面靠租录像带,细水长流,竟然持续盈利20多年。

作为常年稳居imdb和豆瓣榜首的电影,它究竟有何魔力?

imdb

九十年代,好莱坞的工业水平可谓是一骑绝尘。

光有技术可不够,因为电影的输出对象并不是冰冷的机器,而是人。人类,喜欢听故事。

名留影史的经典电影有什么共通点?

用心讲一个好故事。

讲故事,简单,用电影讲故事,却不简单。

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我还是不谙世事的少年。只记得这是一部关于越狱的故事,结尾主角爬出污水沟那一刻,忍不住拍手叫好,这个伏笔安排实在太巧妙了。

时过境迁,迷茫、彷徨、得意、失望,伴随心智不断成长。渐渐才懂得了一些道理。原来,人生在世,有这么多的无奈。有些东西如同金子般可贵,值得一生去追寻;曾经心心念念的,如今只付之一笑。

这次重温,我发现,肖申克亦是关于希望与自由的故事。

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对话:

安迪:......有音乐才不会忘记。

瑞德:忘记什么?

安迪:这世上有些地方是围墙关不住的。在人的内心,有他们管不到的地方,是完全属于你的。

瑞德:你指什么?

安迪:希望。

瑞德:(正色)希望?朋友,我告诉你,有希望才危险。希望能把人弄疯,希望无用,你最好认命。

安迪:要像老布一样?

对话结束,两人不欢而散。

(注:老布在肖申克生活了五十年,出狱后,由于无法适应围墙外的世界,选择自杀。)

brook

瑞德对老布的评价很精准:他被体制化了。

“起先你恨它,然后习惯它,最后,你不能没有它,这就叫体制化。”

瑞德在肖申克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:在这个体制里,囚犯是不能有思想的,只有无条件服从管教、安分守己者才能苟活下去,否则,狱警的铁拳会告诉你什么是唯一的真理。

抛弃作为人的尊严,像蝼蚁一样苟活,这对安迪是不可忍受的。因此,他是这个体制典型的叛逆者。

当旁人低头时,安迪在仰望天空。

放弃希望前,它可能会带来永无止境的痛苦,这种痛苦,同样也成为安迪支撑下去的动力。

“有些鸟毕竟是关不住的,他们的羽翼如此光辉,当他们飞走,你会由衷庆贺他获得自由。”

影片尾声,瑞德出狱,找到安迪预留给他的信:“......要记住,瑞德,希望是件好事,也许是人间至善。”

牢笼可以囚禁肉体,却无法锁住希望。肖申克,又何止是肖申克,这才是这部电影经久不衰的原因。

站在各自的角度,大概瑞德和安迪说的都没错:

希望是危险的,

希望是美丽的,

希望,使人自由。

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