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看胃病。
由于挂的号比较靠后,所以在医院各个楼层转了一圈。
有这样一部分患者(重症科室尤为多见),身体倚靠在床/椅上,两眼无神,长时间凝视着某一个方向,眉宇间不自觉流露出淡淡的哀伤。
有时候会想,身患绝症的病人,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想些什么呢?追忆从前的荣辱得失?抑或是主动进入这种”无意识“的状态让自己短暂忘记痛苦······
记得以前看到过一句话:医院是世界上最虔诚的地方。
我想这句话很有道理。
患者来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期间,虽然各自的病症不尽相同,恐怕每个人都会默默祈祷以求尽快治愈,免除痛苦,甚至愿意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换取宝贵的健康。有意思的是,一旦身体痊愈,有几个人会记得当时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呢?
尽管绝大部分中国人明确的宗教信仰,但并不妨碍“祈祷”这种独特的心理活动,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,比如说抽象的“老天爷”。
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,许多以前被认定的绝症有了更多可靠的治疗方案。比如白血病、乳腺癌、结直肠癌、艾滋病等,现代医疗可以通过更科学的疗法维持重症患者的生命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高额医疗费用足以让人陷入另一种绝望之中。对于一个普通城镇家庭来说,支付一次重症治疗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(保守估计)。明知有重拾生命的可能,却无力负担起这份希望,身边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国务院之前发布了一个消息:我国月收入不足一千元的人高达六亿。在这之中,基数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(尤其是中老年人)无疑占了大部分,仅我从本地的农村了解,相当一部分老人是没有任何可靠医疗保障的,他们微薄的养老金和子孙的赡养费,往往只够日常开销,更别说治病了。不幸染上重症,唯一的寄托只有子孙了。
《红楼梦》好了歌有言:······世人都晓神仙好,唯有儿孙忘不了!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儿孙谁见了?
这些老人又该向谁祈祷呢?落叶归根往往是唯一的归宿。
无奈且残酷,而这一幕每天都在这片土地上演。